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等强国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2021年11月25日
2021-11-30 22:44:00

  “中等强国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2021年11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中等强国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徐奇渊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袁正清分别主持两节议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薛力作总结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洋理工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1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等议题对“中等强国”理论展开探讨。

  徐奇渊副所长指出,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国际形势出现新的变化。“中等强国理论”使学者研究国际形势跳出了传统大国视角的桎梏。深化对这一理论的研究需要学者进一步努力规范定义,划分适用范围,寻找普遍性规律。

  一、一带一路与中等强国案例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所副所长凌胜利分析了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态势下,亚太地区中等强国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在印太战略、区域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南海争端、亚投行等议题上行为的共性和差异性。他表示,中等强国对于中美战略竞争的应对在安全领域和经济领域有所不同,安全领域差异相对明显,经济领域一致性更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丁工博士指出目前对中等强国国家归类的分歧,点明中等强国就是位于中等梯位的头部大国,是仅次于大国的群体。但不同国家对自身是否属于中等强国分歧甚大。但一般认为,中等强国都在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就共建“一带一路”而言,中等强国在产业合作中的特殊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途相关中等强国开展产能合作时,应注意考虑到相关国家的现实国情条件和发展状况,因地制宜才能更好的促进双边关系发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副教授李明江基于“中等强国”理论,分析了新加坡的外交战略。他指出,新加坡是否属于中等强国仍然存在争议,但毫无疑问新加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新加坡立足于“生存、独立、繁荣”,一方面高度重视国防与安全,另一方面在国际社会中积极作为,坚持多边主义,注重平衡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沈陈博士分析了中等强国概念标准的重要性、模糊性、政策性和学术性,剖析了中等强国在国际战略层面的优势与劣势。他表示,中等强国需要具备战略定力、合理限制战略目标实现时间、减轻大国干涉影响。中国发展同中等强国关系需要树立共同外部威胁、把握机会窗口、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后陈倩文认为,与传统的中等强国相比,“新型中等强国”是指通常不被当作中等强国,但志在发挥中等强国的作用,至少在某些功能领域实现这一点的一批中小国家。也就是说,新型中等强国是指综合国力在某方面(如人口、国土面积等)较弱,但在特定领域(文化、制度、影响力等)可以发挥类似中等强国作用的小型强国。南美洲国家智利就是新型中等强国。经济外交是智利外交的核心,地区外交是智利外交的重点,多边外交是智利外交的格局,利基外交是智利外交的特色。与此同时,智利外交也受到大国权力的制约、国内经济政治周期性、与其他拉美国家间竞争关系的影响。

  《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任徐进就上述发言逐一点评。他指出,学者需要对中等强国内部国家做进一步层级划分,中国需要加大对中等强国的争取力度。与会学者展开深入讨论。

  二、全球治理与中等强国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谌园庭立足拉美,分析了拉美地区中等强国墨西哥参与全球治理的利益诉求、路径选择与现实困境。他指出,墨西哥希望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在全球治理中,墨西哥的利益诉求集中于寻求发展利益、谋求拉美地区主导权、提升全球影响力、展示国家软实力四方面。墨西哥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可分为改革与塑造全球治理机制相结合、区域合作与跨区域合作相促进、国际国内议题联动设置三种。但墨西哥参与全球治理也面临大国权力制约、国内政治经济周期性变化、地区国家之间利益差异的掣肘。她还指出,中等强国的国际作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全球治理领域的作用。中国学者研究拉美新型中等强国,有必要对目标地区的国家进行分类,以便发现通常不被重视、但具有潜力的国家,作为下一阶段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对象,以解决目标地区的大国对共建“一带一路”热情不够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王磊认为,金砖国家致力于大国外交的中等强国外交,致力于作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致力于规避修昔底德陷阱。他详细分析了金砖国家内部关系,指出金砖国家的合作原则和扩大与吸纳新成员的新动向。金砖国家设立与地区领导人对话机制、构筑金砖+合作机制、创建全球网络,试图探求金砖扩大扩员的路径、维护发展中阵营的团结并释放其他新兴经济体合作机制与金砖合作的张力。金砖国家围绕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诸多重大问题,形成日常和长期协调的全方位合作机制,以期更好地参与国际体系。

  同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戴维来结合新冠疫情以来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分析了全球治理碎片化发展趋势下中等强国治理的新角色。他表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治理碎片化趋势凸显,大国共识难再现,次全球主义复兴,多边外交遇阻,治理术趋分化。然而,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应对。中等强国的全球治理角色意义重大,地缘政治将影响中等强国全球治理选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副教授崔越点明,澳大利亚中等强国的自我认同一直是(二战后)影响澳大利亚外交表现和外交行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澳大利亚的“中等强国认同”是跨党派的,在今后也将长期影响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别与区域高等研究员黄忠博士分析了加拿大这一中等强国在外交领域面临的三大困局。其一,加拿大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左支右拙,艰难寻找发展的缝隙;其二,加拿大国内利益斗争干扰气候外交目标实现;其三,全球多边外交重视西方大国,忽略小国。

  《拉丁美洲研究》编辑部主任刘维广表示,多位学者对拉美多个国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指出应加大对“中等强国”理论研究的重视,促进国际体系研究、地区与国别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薛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11月19日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中国领导人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依然面临重要机遇期,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落实“五个统筹”,把“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确定为“一带一路”建设目标。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依然是世纪工程。传统“中等强国”之外,新型中等强国也将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对象国。

  (供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科研助理李文博、博士后陈倩文,薛力研究员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