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更安全提供中国方案
2023-03-06 09:54:0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系列(GGP)

Policy Brief No. 202302

Feb. 20, 2023

本文已发表于《光明日报》2023年2月20日第12版

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更安全提供中国方案

任琳:renlin@cass.org.cn

  当地时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题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主旨讲话。王毅表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更是时代前进发展的正确方向。为了世界更安全,我们都要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都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都要回归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要重视发展的关键作用。

  当前,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大国博弈牵动全球目光,区域安全热点此起彼伏,新旧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多重危机持续叠加。然而,大国间信任赤字“盘踞”高位,有效对话与合作障碍重重,全球安全治理严重缺位,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累积。因此,对国际社会而言,提出可行的全球安全治理方案迫在眉睫。

  慕安会创建于1963年,会议主题已逐步从最初的跨大西洋关系和欧洲安全,演变为如今讨论各类全球性质的安全政策。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类论坛,有“防务领域的达沃斯论坛”之称。中方出席慕安会这一高规格安全政策论坛,能够借此契机阐明中国立场、给出中国方案。中国愿为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与世界各国共寻全球安全治理的有效路径。

  全球安全倡议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例如,“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系倡议的“六个坚持”之一,也是当下我国参与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倡议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体现了时代性、继承性、系统性与开放性,展现出全球安全治理中国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优越性。

  全球安全倡议体现时代性,准确定义新时期安全的新内涵新外延,明确实现安全治理的新路径。当下的安全内涵越发复杂,不仅有各类传统安全问题,还有各种新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且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彼此交织、相互转化。尤其是针对各类新兴安全问题,例如网络攻击、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威胁等技术风险,再如极端气候、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及其带来的移民难民问题等,国际社会尚未形成成熟的认识,相关治理规则并未到位,留有大量的“治理空白”有待完善。因此,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提出更为准确的指导思想,并依此有针对性地探索全球安全治理的新路径。恰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发出全球安全倡议,认识到安全内涵的复杂化趋势,适时提出要“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全球安全倡议体现继承性,强调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工具化、武器化多边机制。倡议继承了二战后形成的和平与发展国际秩序的核心要义,即要“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此外,倡议延续了国际社会维护国际秩序稳定的有效手段,提出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任何超越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拉小圈子”或是诉诸“各自为政”的世界秩序的行为,只会把人类社会带到危险境地。部分西方国家恶意塑造排他性的“小圈子”或是“裹挟”已有国际组织治理平台的行为,只会破坏国际社会在二战后苦心营造的稳定国际环境,侵蚀和平与发展成果的根基,乃至将人类拖入黑暗的“霍布斯丛林”。眼下需要开展大国对话,克服信任赤字,逆转此类僵局。这将事关全人类的安危福祉。我们应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确保全球安全治理事务由各方共同参与,全球安全治理规则由各国共同制定,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由国际社会共同构建。

  全球安全倡议体现系统性,明确寻求安全感是全人类的共同诉求,全球安全治理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事业,安全成果应由世界各国人民所共享。不管承认与否,全球化已然将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诸多安全问题与挑战具有系统效应,各国间的安全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要“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实际上,寻求安全感是全人类共同的诉求。近年来,安全感缺失却越发明显。13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发布了《2023年慕尼黑安全报告》,并公布了本年度的“慕尼黑安全指数”。虽然慕安会和该报告本身存在许多不客观或非中性的表述,也被很多发展中国家指责缺乏对该国家群体的关怀,但世界各国对于安全感缺失的认知却是具有共识的。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俄乌冲突及诸如全球通胀、能源危机和核安全风险等新旧安全问题都是非常严峻的,全球步入“一个不安全感无处不在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中国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出发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系中方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大国际公共产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和努力在全球安全治理领域的具体实践。

  全球安全倡议体现开放性,欢迎世界各国自愿加入,愿与世界上一切支持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开展对话合作。倡议“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倡议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国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权益,呼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各类新旧安全挑战。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此次王毅访问多个欧洲国家,有助于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与欧洲国家进行对话,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意见交流,讲透中国立场、中国主张进而增进互信,谋求在更多领域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中方愿与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

  最后,在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同时,仍需统筹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发展与安全既相互影响,又互为保障。过去三年,新冠疫情、俄乌冲突、能源粮食危机等一系列传统与非传统问题叠加冲击,国际局势剧烈振荡,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多重危机的叠加效应和溢出效应甚是明显,发展赤字加剧且发展鸿沟拉大,全球气变治理进程被迟滞,人工智能与数字治理等新挑战日益凸显。对国际社会而言,发展与安全事业双双遭遇重挫,甚至存在陷入恶性循环的潜在风险,亦即,极端的发展赤字可能触发潜在安全风险,极端的安全赤字也会乘数级地加剧发展赤字。因此,及时有效地统筹发展与安全,协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将有助于国际社会克服当前困境,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宜人的平安地球。


>>PDF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