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东北亚论坛》2019年第5期
中美关系三层次结构的构建
邹治波
事物结构决定事物功能,要保持和维护长期稳定的中美关系,需要在外交、经济和军事三个层次上构建相应的中美关系结构关系。为此,外交上建立“通畅及时释压”机制,在经济上建立“确保相互重创”关系,在军事上构建“非对称战略平衡”核战略关系。上述中美关系的三层次结构,涉中美关系深度和对中美关系的约束力度是梯度型逐次递增的, 可在不同层次上起到约束和稳定中美关系的防波提、制动器作用,保障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
一、 中美关系的稳定与结构
历史表明,只是凭借良好愿望、依靠一些技术性措施或安排,无法长期稳固中美关系。要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必须从中美关系结构上寻求答案。
事物的结构决定着事物的功能,这是客观世界的规律。根据这一原理,构筑稳定的中美关系需要建立一种制约性的关系结构来规范、约束和稳定中美关系,在客观物理而非主观意识上实现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为此,本文提出建立三层次结构的中美关系,即外交上的“通畅及时释压”机制,经济上的“确保相互重创”关系,军事上的“非对称战略平衡”核战略关系。这三层次结构对中美关系而言,其深度和制约力是逐次递增的,在不同层次起到稳定中美关系的防波提作用,制约中美关系由浅层矛盾向深度危机进演,避免中美走到最后的“摊牌”境地,进而避免中美关系“破局”,保障中美关系大局长期稳定。
二、“通畅及时释压”的外交机制
政治外交关系是双边关系中最直接、最简单、最具时效性的一种关系,对发展、稳定两国关系特别是防止意外发生或因意外事件导致出现严重后果具有第一防波提作用。
目前,中美建立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战略安全对话” 和“中美人文交流对话”三大机制,在内容上基本涵盖了中美间主要矛盾问题,也在行政上囊括了双方的主要最高权力机构,但仍要根据两国结构性矛盾和权力构架变化而加以进一步完善。中美政治外交机制上应在战略对话中加入意识形态内容,这是中美无法回避而又深刻影响中美关系的本质性问题。在中美战略对话的机构组成上,应将各自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纳入中美政治、安全对话机制中。
除了以上中美常态化沟通与交流机制外,中美最高领导人和要害部门的直接沟通渠道即全天候的直接热线联系必不可少,为此,除了中美两国建立的元首直通电话热线和国防部直通保密电话热线外,中美应在战区层面建立直接联系机制。
三、“确保相互重创”的经济关系
中美建立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和直接热线机制属于政治外交范畴,从国家关系结构看仍属于浅层的一种关系,应进一步构筑中美“确保相互重创”的经济关系,努力用重大而深入的利益关系约束中美关系。
(一)“确保相互重创”的经济关系内涵
中美“确保相互重创”的经济关系的内涵主要有两点,一是中美具有高度的经济依存度,二是双方拥有在关键时刻动用经济手段打击对方或应对打击而进行反击的决心。从中美经济关系格局和影响中美战略决策因素看,应将对经济发展、安全和民生有重大影响的要素纳入范畴,不仅将进出口总额这一经贸指标作为中美经济依存度的要素,也要将相互投资额和双方持有对方国债额纳入经济依存度范畴。同时,像稀土等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也是制约对方的重要手段。
(二)中美经济依存度
历史上多次出现动用经济手段实现战略目标的案例。根据中美这两个世界上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的依存度关系,双方若动用包括贸易、投资反制措施和抛售对方国债等在内的经济手段,对对方的经济形成重大打击,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社会稳定。当然,在打击对方经济、影响其社会的同时,自己也会遭受相应经济损失,但是无论如何,经济手段相比军事手段而言,其风险、损失要小得多,特别是在制止美国战略冒犯时,经济手段应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战略选择。
四、“非对称战略平衡”的核战略关系
在国家关系结构中,外交关系和经济关系仍不能称得上是核心关系,更不能在关键时刻遏制住一方的战略冒险,制止最严重危机特别是战争的发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国家关系结构中的最深层部分寻找答案,这就是要建立能稳定住中美关系的安全结构,即用相互慑止的军事战略结构来钳住中美关系。
当今世界,对中美这两个存在严重结构性矛盾的守成霸权国家和新兴崛起大国而言,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防止其从对抗走向战争,必须发挥核武器的顶层战略遏制作用。为此,必须建立相适应的中美核战略关系。
美苏之间拥有相近的庞大核武库和相互间的“超杀”能力,形成一种“对称战略平衡”核战略关系。但中国一贯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一直将自己的核武库保持在最低水平,即使发展崛起后,以中国的战略文化和民族特性,也不会谋求与美国对等的核力量,中美间的核力量必然是是非对称的。为实现防止中美战争,保持中美战略稳定,在中美核力量不对等情况下,需建立中美“非对称战略平衡”核战略关系,即以中美不对等、非对称的核力量结构形态来实现安全平衡的战略态势:虽然中国拥有的核力量特别是在数量规模上无法与美国相比,但中国仍拥有对美国进行核反击并能给美国以不可承受核打击的能力,具备与美国对对方同等效力的核威慑能力,从而构成相互间相对平衡的核威慑关系。
五、中美关系之运筹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结合现代国际政治理论和中美关系实际,可理解和阐释这三层次结构关系的运用:在中美关系初现危机或发生重大意外事件时,应以中美间建立的直接、实时的“通畅及时释压”外交机制来控制和化解危机,以较小代价或不必付出实际代价,防止危机向深度发展;若事态严重而外交手段不能发挥作用时,以建立的“确保相互重创”的经济关系,运用经济手段打击影响对方,迫使其放弃危险性举措,控制局面向最严重方向发展;当事态严重到面临战争风险时,需以“非对称战略平衡”的核战略关系,果断对美进行核威慑,迫使其放弃冒险之举,促使双方达成妥协以化解危机。在这一过程中,高强度博弈对双方都是一种战略意志考验,甚至要冒一定的战争风险,但战争从来都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正义必会战胜非正义,这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中美博弈中,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从理念、政策看,中国不可能是主动侵害美国核心利益的一方,只能是被美国所侵害的一方,中国是捍卫合法利益的防御方,中国对美斗争和战争是正义之战。因此,在维护国家和民族核心利益的关键时刻,面对美国的威胁和侵犯,中国应以坚实的核威慑实力,以坚定的战略决心,与美国开展坚决的斗争。
六、结语
基于对中国发展崛起对其全球霸权地位冲击的担心,目前美国已不再掩饰对中国进行战略打压、遏制,采取贸易战、技术封锁等更加露骨的对华强硬行为,企图锁住中国前进的步伐,阻止中国的崛起。美国是一个深具战略思维的国家,但客观地说,由于美国建国时间不太长,其在很短的发展崛起历史中也没有遭受过太多的羁绊、阻碍,美国的历史、文化意识较弱,这导致美国精英阶层大都长于战略思维而短于历史意识,大多专注于欧美历史而缺乏对世界历史的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使得美国精英善于从战略层面认识事物,而缺乏从人类宏大历史的角度认知、把握事物。
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强大国家和保持强大国家的能力,取决于国家所具有的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即国家的文化文明和物理条件。在几千年世界历史中,中国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一直是一个强大国家,是公认的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国,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是支撑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中华民族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列的基础和原动力。只是在近代,由于西方的入侵、掠夺、殖民,中国才陷入沉沦、落后。但经过不懈探索、抗争、奋斗,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汲取西方文明精华后,又重新展现出强大复兴之势。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一个意外甚至不是一个奇迹,而是历史发展的正常轨迹,历史恢复常态而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美国应该多从人类历史角度客观理性认识、对待当今中国之崛起。美国的正确选择是,理解、支持中国的发展崛起和民族复兴,与中国一起紧密合作、协作,发挥中美在世界上共同的大国责任,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提供最大和更多的公共产品,在一个变化了的世界格局中构建一个新的更好的国际秩序。这样,未来世界发展结果不仅可最大限度地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且,一贯秉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理念的中国人民,也会对美国的支持和帮助感恩在心,以中国未来国力之强大和文明之复兴,美国必会大受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