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监测(CEEM),2025年4月25日
2025年第1季度
全球宏观经济季度报告
专题:美国 欧洲 日本 东盟与韩国 金砖国家 金融市场 大宗商品 外贸
目 录
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2025年1季度,美国消费和私人投资继续正向拉动经济增长,但在关税政策冲击下,经济增长动能快速减弱。软数据(预期类调查数据)已大幅走弱,硬数据(消费、就业等指标)虽然尚未受到实质性冲击但风险明显上升,关税等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导致企业投资放缓和消费者信心减弱。美联储在1月和3月议息会议皆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其货币政策很可能陷入“两难”困境,且特朗普多次扬言要解雇鲍威尔的职务,美联储的独立性面临严峻挑战。展望2025年,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在导致经济衰退风险不断上升。
欧洲:不确定性中存在积极信号
2025年1季度,欧元区经济活动有所提升,但整体仍呈现较为低迷的态势。综合PMI震荡中小幅提升,季度均值在连续两个季度之后重返荣枯线上方。其中,制造业景气程度有所改善,但仍在荣枯线附近徘徊,服务业PMI回到荣枯线上方,显示出消费已领先于制造业呈现出复苏趋势。与此同时,受美国关税威胁、德法政治、俄乌战争谈判波折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欧元区产能利用率仍未得到恢复,企业和居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被削弱,居民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均表现疲弱,国别出现分化。就业方面,欧元区劳动力市场表现稳定,失业率继续锚定在低位。对外贸易方面,欧元区在1月仍维持贸易顺差,但其顺差额度出现大幅缩减,其中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通胀方面,欧元区通胀率整体出现可控趋势,今年通胀有望回归2%的目标,其中能源价格出现下降,但服务价格仍展现出较强粘性,同比增速仍处于高位。通胀控制为货币政策创造空间,欧洲央行在1月进行降息,将继续维持宽松政策。随着欧洲对美国采取报复性关税,未来欧洲经济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
日本:压力显现
2025年1季度,日本经济亮点有限。制造业PMI显著下滑,服务业PMI则有一定反弹。随着物价不断上升,日本民众的实际收入再次恶化,基本消化掉了2024年“春斗”的成果。实际收入的恶化也连累了消费,日本依然面临消费不足的情况,由于价格上涨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食品和能源等刚需领域,日本民众的体感欠佳。日本央行在1月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在3月则按兵不动。不过,面对物价再次上升,以及复杂的国外经济环境,在第二季度“加息”未必可行。金融市场方面,日元对美元保持升值态势,日本股市随美国股市一起下调。预计日元的涨势和日本股市的跌势并未结束。后续金融市场动荡,日元升值,以及川普的贸易政策带来的影响需高度关注。
东盟韩国:脆弱性上升
2025年1季度,东盟整体制造业PMI在荣枯线之上,整体波动企稳;印尼带动东盟整体PMI进入景气区间,区内前沿经济体PMI稳定在荣枯线附近;新加坡表现相对稳健,马来西亚仍处在荣枯线以下。区内通胀水平在本季度出现分化,前沿经济体通货膨胀有上行态势,内需经济体要警惕进入紧缩区间;美元指数趋弱背景下,区内货币和股票市场走势出现分化,其中印尼汇股双跌压力较大。展望第2季度,“对等关税”相关政策冲击下,区域经济体脆弱性上升,表现为区域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和供应链重构风险加剧,应依托东盟、清迈倡议、区域贸易协定等平台机制,深化区域金融和区域合作。
金砖国家:通胀与货币政策分化,对华贸易增速下降
2025年1季度,金砖四国经济增长总体延续上季度增长态势,印度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巴西经济复苏动能继续转弱,南非经济增长依然疲弱,俄罗斯经济延续短期韧性。对华贸易方面,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增速较上季度进一步显著下降,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小幅下降。其中,出口与进口同比增速均显著下滑。通胀方面,俄罗斯通胀继续上升,压力依然较大,南非通胀降至低位,印度通胀回落,巴西通胀进一步反弹,略超出目标区间。货币政策方面,俄罗斯央行按兵不动保持高利率,巴西央行大幅加息,印度央行小幅降息开启宽松进程,南非央行继续小幅降息。
全球金融市场:美元资产急剧动荡
2025年1季度,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股VIX指数升至50%以上。美元贬值,日元、欧元兑美元升值,人民币、印度卢比基本稳定。美股下跌,欧洲股市和新兴市场股市上涨。在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股市波动明显加大。长期利率方面,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一季度下行,其他主要经济体长期利率上行。黄金价格和铜价大涨。但“对等关税”清单公布后,美债走势出现了迅速的逆转,十年期美债和高收益债收益率均出现明显上行。美元、美股、美债快速下跌,全球风险资产普遍下跌,美股、欧股一周内下跌10%,上证综指下跌6%,欧元、日元继续升值。黄金价格在平仓抛售压力下大幅下跌,但此轮资产价格急剧下跌还暂未导致美元流动性不足。TED利差有所抬升,但仍处在负值的较低区间。特朗普执政风格不确定性过高,美国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美国国债不再是“flight to safety”的首选,美国反而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源头,美股也或在震荡中下跌。
大宗商品市场:关税风险冲击需求,供给仍偏过剩
2025年1季度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弱,环比下跌10.2%。需求端受关税战预期和美国衰退风险提升冲击,较为疲弱。石油虽然季度均值高于上季度,但从年初至今震荡下行,中国进口反弹无法抵消美国增速降温和关税战带来的冲击。1季度金属价格先涨后跌,但表现出了需求的结构变化:整体来看,铜强于铝,铝强于铁矿石,体现了经济转型对金属品种需求结构的影响。同时,各类金属下游需求结构也释放出需求向“新质生产力”偏移的信号。
外贸专题:美国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我国出口面临较大下行风险
2025年1季度,中国出口(美元)同比增长5.7%,较上季度下降4.2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7.0%,降幅较上季度扩大5.3个百分点;货物贸易顺差总额为2730亿美元,同比提高898亿美元。1-2月,服务贸易逆差为39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季度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预估在2.8%左右。从原因看,拖累我国出口增长的因素包括美国关税政策、全球经济前景恶化,支撑因素则包括主要经济体货币宽松效应、我国相对价格优势以及抢出口效应。当前,美国对除加拿大和墨西哥外的几乎所有国家(地区)均征收10%的基础关税,针对自我国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频次最多、幅度最大。美国激进的关税政策大幅提高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全球产业链运行成本,进而拖累全球贸易和宏观经济增长。受此影响,叠加2024年基期较高的因素,预计2025年我国出口面临较大下行风险。美国对外经贸政策是影响我国出口走势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