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特殊时期的进博会释放更多利好
2020-11-05 15:12:00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系列(GGP)

Policy Brief No. 202015

Nov 5, 2020

本文已发表于《光明日报》2020年11月5日

  特殊时期的进博会释放更多利好

  任 琳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此次进博会在一个特殊时期、特殊国际环境下举办,对世界和中国而言皆是一场特殊盛会。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大调整、大变革,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价值链和供应链间歇性断裂,致使复苏之路更为艰难。全球疫情防控虽有进展,但疫后经济纾困仍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经济全球化进入崎岖路段。以美国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不断冲击国际经贸合作,主观断裂价值链、供应链的行为更导致国际生产规模效应和专业分工无法持续发挥优势,短期内亦是阻碍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此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呈现瓦解、变革和重塑的阶段性特征。一些旧的经济规则已然无法解决一些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而新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尚未建立健全。大国博弈升级,国际社会围绕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方案缺乏共识。

  当世界各国皆面临这些不断攀升的不确定性风险时,中国的姿态成为世界的焦点。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恰逢其时,展示了中国态度,为世界经济带来利好消息。

  坚持对外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即使受疫情影响,此次进博会依然保持了规模大、水平高、形式多的特点,展示了中国坚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中国力量。今年有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展,回头率超过70%,专业采购商达40万人,博览会组建了39个交易团,包括近600个分团,注册单位达11.2万家。进博会搭建了全球经贸交往与合作的平台,展示了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大市场的红利,携手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即使是在国际环境艰难之际,中国对外开放的步子也只会越迈越大,为世界经济复苏和长远发展注入正能量。此外,在往届进博会都有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协议签署,本届进博会也被外界普遍看好。借助参展契机,参展的国际组织、国家和企业依据契约精神签署诸多协定,也表达了对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规则和规范的维护与尊重,将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完善多边贸易机制,培育共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依托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进博会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国际进出口高端产品的机会,有助于认识到外部竞争压力和商业机遇,促使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生产能力,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改造。进博会显示了我国坚持高水平开放的积极态度。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提出了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所谓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内向型的、封闭的循环,而是要对接国际标准,坚持高水平的开放发展。这既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对当下国际环境的重要回应。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了新特征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跃升,为新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同时存在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农业基础不稳固、收入差距大、环境保护任务重等突出问题。只有依托高水平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促进实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全面飞跃。

  借力包容性开放,克服发展赤字。进博会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一扇窗口,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发展赤字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药方”,有利于向最不发达国家分享发展机遇,助力最不发达国家拓展中国市场,加快融入全球经贸网络,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经济艰难前行之际,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的抗疫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尤为严峻。此时,进博会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不断增强,对世界各国的外溢效应颇受关注。一方面,借助这个平台,中国积极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扩大了对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配合针对性的帮扶性贸易政策,有效激发最不发达国家内生增长动能,助力破解全球治理的发展赤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中国的疫情防控和疫后经济纾困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此次进博会展现了中国与世界携手共进的坚定决心,以及与他国分享抗疫经验和疫后经济恢复经验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