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内鬼"疑云四起,美国制度"管不了"特朗普主义?
2018-09-14 10:44:00

  本文首发于海外网-中国论坛网2018年9月12日

  "内鬼"疑云四起,美国制度"管不了"特朗普主义?

  赵海

  放眼美国社会,近年来日益加剧的政治极化在民粹主义的加持下显得更为不可调和。特朗普凭借他敏锐的政治嗅觉捕捉到并驾驭了这股民粹主义潮流,还为其贴上了自己的标签。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在经历政党势力的重组和政策选择的调整,而民粹牌特朗普还能打多久,民粹主义在美国社会是继续扩大影响还是已经让人感到厌倦,都需要不久后的美国中期选举来给出答案。  

  近日,《纽约时报》刊发了白宫高官的匿名公开信,信中指出:特朗普总统持续以一种危及美国健康的方式行事,他没有道德观念,不受公认的基本原则约束,而且没有表现出多少对保守派长期奉行的理念的认同。特朗普的反贸易和反民主倾向尤其令作者不满。《华盛顿邮报》记者伍德沃德近日也出版了一本题为《恐惧:特朗普在白宫》的新书,对特朗普总统对重大问题缺乏兴趣和幼稚的行为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并加以批评。

  《纽约时报》的匿名社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各大媒体都在追问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是谁?特朗普声称该文作者形同叛国,并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司法部长塞申斯找出匿名作者。但比起挖出这位幕后作者和通过新著窥探白宫内部的混乱,令人更感兴趣的是,这些文字到底反映了当前美国政治的什么问题?

  匿名社论和伍德沃德的新书《恐惧》的一个共同点是将特朗普描绘成一个调皮捣蛋的未成年人,而围绕在他周围的政府高官们才是“房间里的成年人”。这种描述已是美国主流媒体普遍采用的模式,以凸显特朗普缺乏作为美国总统所应具备的道德水准、知识基础、判断能力,甚至脾气秉性。对特朗普的“儿童化”表述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特朗普“婴儿脸”一般的性格将严肃的政治议题儿戏化了,二是特朗普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处理显得无知、无能。特朗普坚持“推特治国”,遇事口无遮拦,发推直抒胸襟,把以往美国行政体系,特别是最高领导层面的管理和决策惯例统统打破,无怪乎在很多人眼中,特朗普的这种执政模式是对美国公权力的滥用,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危害,甚至带有反民主的集权化风险。

  因此,美国的精英们非常希望限制特朗普的“胡作非为”,甚至希望通过合法渠道中止特朗普的任期。从特朗普上任之初,人们就期待他本人发生变化,在总统的重任面前学会谦逊,变得更有总统样儿。结果70岁高龄的特朗普并没有打算改变自己去扮演总统,而是要改变总统的游戏规则来适应自己。随后,人们开始寄希望于特朗普身边的高级官员们发挥作用,规劝特朗普的争议性话语,限制他的非理性决策冲动。那时,从国防部长马蒂斯,国务卿蒂勒森,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麦克马斯特,经济政策顾问科恩到总统的女婿库什纳,都被认为可能并且有必要发挥扶手加围栏的作用,防止特朗普犯下低级错误。

  与此同时,舆论也开始寄希望于美国的权力制衡体系显示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虽然美国国会全盘控制在共和党手中,但与特朗普政治理念相左,政策选择不同的共和党人还是不时站出来批评特朗普的不当言行和政策错误,共和党参议员麦凯恩就是典型。然而,麦凯恩不久前因病故去,不愿追随特朗普主义的共和党议员面对艰难的党内初选,纷纷选择了提前退休。另一方面,美国的联邦法院对节制总统的权力也尽到了职责。在包括医疗改革、难民禁令、移民后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联邦法院都给特朗普政府出过难题,导致特朗普一度人身攻击与案件相关的联邦法官。特朗普也没有放过他手上的总统权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任命了68位联邦法官,包括一名最高法院大法官。最近他又提名了第二位最高法院大法官,意图帮助保守派获取最高法院五比四的优势地位。

  反对特朗普的人对特别检察官穆勒的调查寄予很大的希望。如果穆勒的调查能够获得足够的证据指控特朗普违法,就打开了通过弹劾扳倒特朗普的道路。然而,宪法的弹劾程序门槛很高,在很大程度上弹劾成功与否取决于政治而非法律。对美国总统的弹劾要分两步走,由众议院多数判定有罪,再由参议院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才能完成。不仅目前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无法通过,就是中期选举民主党也很难达到参议院所需要的绝对多数。更何况,至今为止穆勒的调查尚未得到特朗普违法犯罪的直接证据。

  从宪法角度看,除去上述各种对总统权力的制衡机制,唯一剩下的就是第25条修正案第四款,也就是认定总统不能履行总统职权,由副总统取而代之。这项条款自1967年诞生以来从未被使用过,原因很简单,要满足其所有条件非常困难。不仅副总统和内阁多数要支持换总统,还需要国会两院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这比弹劾总统门槛还要高。与此同时,特朗普可以随时解除内阁部长的职务,也可以随时向国会表明他仍有能力行使总统职权。特朗普的“无能和任性”并不能等同于他无力履行职责,也就是说只要总统还能发推特,第25修正案就无法实施。

  现在我们通过《纽约时报》的匿名社论和《华盛顿邮报》记者的新书知道,特朗普的白宫幕僚们在想些什么和干些什么。特朗普政府内阁中的确有过援引第25条修正案的“耳语”,但很快就因为担心会产生宪法危机而作罢。一些白宫官员们决定尽其所能绕过总统“引导”政府沿着“正确的”方向决策,这就产生了匿名作者所声称的“双轨总统制”,既总统公开讲一套,官员们背地里干另一套。虽然总统经济顾问科恩从特朗普的办公桌上偷拿退出美韩贸易协定文件的故事令人惊奇,但在美国政治观察者看来,特朗普政府内部存在“抵抗者”和他执政以来美国行政体系决策的不一致性已经不是秘密。内部意见冲突短期可以遮遮掩掩,但时间稍长就会爆发出来,否则特朗普政府的人员更迭速率就不会那么非同寻常了。

  与历史上任何案例不同的是,特朗普政府内的“抵抗者”看起来更为广泛和普遍。白宫官员与总统在特定议题上产生异议是较为普遍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一般而言,如果能说服总统当然好,如果差异无法调和,这些人可以选择辞职或者服从总统的决定。如果总统决定会产生较大危害,执行者可以选择告知国会,由国会举行听证并通过立法程序修正总统的决定。可是在特朗普政府内部,他们选择不服从民选总统的意愿,悄无声息的削弱总统的权限,或在执行中大打折扣,这些行为本身恰恰是反民主的“软政变”,在特朗普支持者眼中正是不受人民监督的“深层国家”存在的证据。

  由于特朗普本人的个性特征和“美国优先”政策组合的民粹性质,可以预见在特朗普政府内部,以及整个美国政府体系中的矛盾冲突将持续存在乃至不断放大。放眼美国社会,近年来日益加剧的政治极化在民粹主义的加持下显得更为不可调和。特朗普凭借他敏锐的政治嗅觉捕捉到并驾驭了这股民粹主义潮流,还为其贴上了自己的标签。自特朗普上台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在经历政党势力的重组和政策选择的调整,而民粹牌特朗普还能打多久,民粹主义在美国社会是继续扩大影响还是已经让人感到厌倦,都需要不久后的美国中期选举来给出答案。最终,要想把特朗普主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美国政治重新找到某种平衡,还要靠美国老百姓通过选票来表达真正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