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俄官方与学界的新动态
2017-09-04 10:35:00

来源:《俄罗斯学刊》2017年第3期

原文链接:http://elsxk.hlju.edu.cn/info/1117/1843.htm

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俄官方与学界的新动态

李燕

        内容提要:2016年初,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两次座谈时,先后对有关十月革命和列宁的几个历史事件做出评论。在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将要到来之际,普京的评论在俄罗斯引发了对十月革命再认识的热潮,在俄罗斯的一些著名杂志与报纸上先后登出了多篇以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为主题的文章,还有一些书籍出版。2016年底至2017年初,以普京颁布总统令为开端,俄罗斯政府出台了有关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多个举措,体现了俄罗斯官方的主张。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无论从学术导向到思想动向上都有一些新特点,把俄罗斯官方与学界的举措与动向结合起来,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俄罗斯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俄罗斯 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2017年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从2016年初起,俄罗斯官方就有一些表态,学界在更早前就开始了有关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的讨论。2016年底到2017年初,以普京签署总统令为标志,开启了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的“官方行动”。俄罗斯官方将举办哪些活动,学界有哪些新成果和新动向,值得中国同行关注和研究。

一、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俄罗斯官方的表态和举措

        俄罗斯官方有关十月革命的正式表态,应从普京的讲话开始:2016年初,普京总统在两次参加座谈时,对如何看待列宁的提问做出了与以往“态度不同”的回答,引起了俄罗斯舆论界的关注,在社会各界引发了一些争论。在中国媒体上也出现了“普京拿列宁开刀”、“普京再度批评列宁”这样的报道。之后,普京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以及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帕特鲁舍夫分别就“普京评列宁”一事做出了解释。不久,在隶属于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的杂志《祖国》以及《俄罗斯报》上,专门开辟了一个以“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为主题的专栏,开始刊登相关的文章和评论,由官方主导的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就在这样的争论和学术讨论中拉开了序幕。

        2016年底和2017年初,俄罗斯政府就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开始举办活动:2016年12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了在克里姆林宫圣乔治厅召开的关于组织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的会议。普京在讲话中指出,即将到来的2017年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一百周年,这是又一次聚焦革命原因和革命性质的机会。不只是学者和历史学家,俄罗斯社会也需要对这些事件进行客观、真实、深刻的分析。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我们应郑重对待。12月19日,普京颁布了有关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的筹备和组织活动的总统令,明确了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的组织和机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组委会,其成员有63人,涵盖历史学家、作家、历史教师、文学家、政论家、杂志主编、电视频道制片人等,组委会主席是隶属于俄罗斯外交部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俄罗斯历史学会共同主席托尔库诺夫。2017年1月23日组委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就形成共同认识、开展共同行动制订了计划,目标是对20世纪的历史事件形成全面的理解。按照俄罗斯官方计划,纪念活动从2017年3月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2月。主要包括图片展、艺术展、档案开放展、集会、学术会议、演说、国际学术会议(多场)、研究课题、电视片、电影、马戏、圆桌会议等等。活动举办地点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奔萨、乌里扬诺夫斯克、罗斯托夫—诺顿等,还有在瑞士、法国、德国,中国等国举办的会议和展览。2017年2月18日在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召开了以“死难者的纪念.二月.悲剧.1917年.历史教训”为主题的纪念大会,这是公开讨论的第一个环节。会议指出:“今天的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客观地揭示那场影响到人们生活各个领域——从经济体制到精神文化的革命进程。揭示应该兼顾细节性和公开性,应使人们完整地认识到事件的重要性。”

二、俄罗斯学界的新成果

        还在2016年初,俄罗斯学界就开始围绕“普京评列宁”讲话以及对十月革命的重新认识进行了讨论,初步形成了重新认识和评价十月革命历史的社会思潮。其主要观点多数反映在《祖国》杂志和《俄罗斯报》《独立报》《论据与事实》等报刊媒体上。综合其内容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普京提到的与十月革命相关的历史事实的澄清;二是结合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进行新的历史研究。

(一)对“普京评列宁”中所提及历史事实的相关考证

        这主要围绕一个老话题“末代沙皇全家遇害”和一个新话题“杀害牧师”展开。

        第一,关于末代沙皇全家遇害。普京在讲话中说道:“苏维埃政权的确立是从哪里开始的?是从大规模镇压开始的。我就不说规模了,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枪杀末代沙皇全家。……为什么要连叶夫根尼·波特金医生(ЕвгенийБоткин)也杀害?为什么要杀害几个仆人?他们都是无产阶级出身的人。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隐瞒罪证。”这个事件还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人提出过疑问,后来成为俄罗斯历史的一桩“公案”。目前看,末代沙皇全家遇害的基本事实已经十分清晰:1918年7月16日夜,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在叶卡捷琳堡的伊帕契也夫庄园被红军秘密枪决。除了他们全家7人外,还有卫兵、医生和仆人,共11人,之后又被焚尸灭迹。这个事实已经很清楚。不过,在考证事实过程中,学者们也指出,该问题目前还有几点争议:首先,是谁下的枪决命令。有证据显示,在执行枪决的当天,乌拉尔委员会发电报给莫斯科的斯维尔德洛夫:“血腥暴力、残害无数百姓的前沙皇尼古拉·罗曼诺夫已遭枪决,而其家人则撤离到安全地方。”但同一天莫斯科方面又收到从叶卡捷琳堡发来的密码电报:“密件,人民委员会,戈尔布诺夫。请转达斯维尔德洛夫:皇室的所有成员遭到和他们首脑一样的命运,官方的说法则是皇室在疏散时遇难死亡。别洛巴拉多夫,乌拉尔委员会主席。”也就是说,沙皇全家都被枪决,而枪杀沙皇全家是乌拉尔委员会下的命令,不是莫斯科的命令。其次,沙皇与家人是否与白卫军有联系。有文章指出,尼古拉二世退位后,临时政府并未对沙皇一家做出判决。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推翻了临时政府,并接管了看守沙皇一家的任务。尼古拉二世一家努力与保皇派取得联系,期望有机会逃生。

        1918年夏,以保皇党为主的白卫军逼近叶卡捷琳堡,在此情况下,莫斯科肃反委员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达密令,乌拉尔委员会可以代表苏维埃寻机处决沙皇一家。再次,尼古拉二世的家人是否应被处死。由于沙皇亲属提出指控,2011年莫斯科一家地方法院认为,在俄罗斯最高法院主席团关于恢复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名誉的决议中,没有将沙皇与其他家人区别对待,并笼统地认定对沙皇与家人实施枪决都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但据调查,枪决命令仅针对尼古拉二世,他的家人和仆从并不在枪决命令之列。也即说,针对沙皇家人和仆从的枪杀,属于刑事犯罪。最后,俄罗斯共产党表示,末代沙皇“镇压过人民”,“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为他平反喊冤,是无视死于沙皇残酷镇压的俄罗斯人民。这些情况表明,对于沙皇尼古拉二世是否有犯罪行为,他的家人以及仆人是否应被全部处以死刑,在法律和国家政治角度还存有一些异议。

        第二,关于“枪杀牧师”。这是指苏维埃政权初期,在国内战争背景下,苏维埃政权对神职人员采取的“镇压”行动。普京说:“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政权要同那些拿着枪反抗政府的人作战,但是凭什么要消灭神职人员?仅仅在1918年就枪杀了3000人,而后在十年内杀了上万神职人员。其中几百人被沉入顿河的冰下。当你仔细思考这件事时,就会出现新的想法,会做出另外一种评价。”对此,有学者指出,在迄今为止的俄罗斯媒体中,对普京提到的“1918年枪决3000名神职人员,在十年中枪决上万人”说法并没有完整介绍。还有人推测,这些具体数字应该来自于德国纳粹党政治家戈倍尔在1935年9月13日的一个讲话,而“普京的历史学顾问就是用这个讲话为他提供的材料”。还有学者指出,苏维埃政权枪杀牧师的原因,并非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而是因为他们参与了与苏维埃政权的对抗:“没有一个文献证实,镇压神职人员是由于他们的信仰。枪杀神职人员是由于他们参加了白卫军,由于反苏联的干涉活动,以及号召人们拿起武器跟苏维埃政权斗争。”此外,也有学者对神职人员的身份如何认定提出疑问,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档案记录中,并没有对被惩处的神职人员进行专门登记。因此,其身份核实其实很难单独进行。

        正因此,在一些考证中,就出现了把戈倍尔的讲话作为依据,还有来自叛军弗兰格尔的话也被作为依据,因为他说自己的军队“人数少了1/5”,而这样的举证本身是不可信的。有学者举出各种材料说明,由于身份核实很困难,被枪杀的神职人员的人数也就说法各一,有“1918年3000人和十年间1万人的说法”,有人说“1918年至1920年:枪杀了约4500名牧师、修士和教职人员。1922年枪杀了8000人”。还有人说“……1918年枪杀了3000名神职人员,另有1500人受到其他惩处。1919年枪杀了1000名神职人员,另有800人以其他形式被镇压”。不难看出,目前学界对苏维埃政权初期枪杀神职人员的人数尚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准确说法。

        第三,关于列宁的第13666/2号“命令”。普京在2016年1月的讲话中指出:“列宁在给莫洛托夫的一封信中还说道,我们消灭的是资产阶级和反动教会的代表,对他们,我们消灭得越多,情况就会越好。这种做法与我们从前对苏维埃政权本质的认识并不完全相符。”对此,俄罗斯学者也对其根据进行了考证。有学者认为,这一说法主要出自一个编号为13666/2的由列宁签署的“命令”的传真复印件,这张复印件的内容是:1919年5月1日,绝密。给全俄紧急状况委员会(ВЧК)主席捷尔任斯基(ДзержинскийФ.Э.)同志,第13666/2号命令。全俄中央委员会和人民苏维埃委员会。必须尽快取缔牧师和教堂。应当逮捕牧师,把他们作为反革命分子或者怠工者无情地处以枪决,各地都可适用,枪决得越多越好。教堂应当关闭,地方的小教堂应当封闭起来,或者作为仓库使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加里宁,人民苏维埃主席乌里扬诺夫(列宁)。这个文件第一次面世是在拉吉舍夫(А.Латышев)的著作《揭示一个不为人知的列宁》(РассекреченныйЛенин)中,然后就出现在各种书籍和报刊上。

对于这个证据,俄罗斯科学院俄国史研究所史学副博士、高级研究员伊戈尔·库尔梁茨基(Игорь Курляндский)强调:“应当指出,该文件没有任何出处标识(举证者并没有指明出自哪个档案馆里,哪个卷宗)。而根据文本分析情况看,其一,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苏维埃颁布的法规和法令,有专门的书籍公开出版,从来没有公开过标题为‘绝密’的文件;其二,列宁在1919年5月1日签署了上百号文件,但是这份编号为13666/2的文件,前后并没有与之相连的编号文件,这也不符合苏维埃政权的办公规范;其三,在俄罗斯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列宁库1919年5月1日的文件中,列宁只是签署了一些农业人民委员会有关经济问题的文件,并没有任何反宗教的内容,尤其是‘尽可能快地取缔牧师和教堂’这样的字眼,没有任何其他文件作为佐证,这也是不符合苏维埃政权办公程序的;其四,加里宁本人1919年4月29日至5月18日正在东部战线沿着莫尔—阿尔扎马斯—阿拉特里—喀山行进,5月1日不在莫斯科,因此不可能亲自签署这个文件。”根据以上情况,他认为,基本可以断定,这个文件是伪造的。

        第四,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转向”问题。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苏联以及当今俄罗斯,有一种说法,就是十月革命改变了俄国在推翻沙皇专制政权后的历史方向,如果不是十月武装起义(有人称之为政变),俄国的历史应该在资本主义政权之下,按照资产阶级的改革路线走下去。普京在讲话中,对十月革命之“无产阶级伟大胜利”并没有采取完全肯定的态度,他认为,由于布尔什维克武装起义,与资产阶级政府进行夺权斗争,削弱了俄国的实力,导致这个国家在一战已经接近结束,德国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又对德国割地(指1918年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输给了一个已经失败的国家”。普京这一说法再次在俄罗斯学界和思想界引发讨论,主题是1917年的俄国到底应该改革还是革命。在2017年2月16日的一次讨论会上,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参议员弗拉基米尔·卢金分析了1917年俄国的形势,指出,当时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国家要进行现代化,需要和平。他认为,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建设性的改革者或许比革命者更具有积极作用。莫斯科大学教授德米特里·沃洛基辛指出,“任何革命都伴随着恐怖,要流血……革命总是要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道德体系的破坏”。索尔仁尼琴基金会总裁纳塔利娅·索尔仁尼琴也指出,当时最重要的是对话,整个社会都需要对话,而如果用革命来解决问题,代价太大。看起来,学者们更倾向于主张1917年的俄国应该走改革之路而不是激荡的革命之路。当然,也有学者指出,当时俄国在战争中不断遭受失败,国家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激化,在沙皇退位的情况下,资产阶级政党没有抓住改革的机会,才最终导致发生革命……。

(二)有关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研究的其他新成果

        除了前述具体事实的考证外,为了准备2017年的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在《祖国》杂志和《俄罗斯报》上还登载了几十篇与十月革命历史相关的文章。从其主要内容看,有这样几个部分:一是二月革命发生的情况,对过程细节的深挖,还有其他一些沙皇时代军官的历史。二是利用档案资料把从1917年二月到十月的过程加以重新整理。例如,有文章把1917—1918年的全部过程进行了梳理。关于十月革命,其主题当然是列宁,包括他从国外回国的过程,在十月武装起义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此外,还有与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活动有关的内容。三是十月武装起义后的情况,包括革命后出现的农民暴动以及在苏俄出现的白卫军叛乱、捷克斯洛伐克军团起义、社会革命党人叛乱等。还有文章对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在沙皇俄国一些省与地方引发的反响进行了详细描述。四是从一战的角度,即从战争中的沙俄经济社会情况来分析十月革命的发生原因,比如,鲍里斯·米罗诺夫的文章就分析了一战前后俄国经济社会形势,以解析十月革命的前提条件。五是一些其他文章,研究1917年俄国地区政权的情况。例如,有文章就专门研究,为什么十月革命后在乌克兰地区没有广泛使用乌克兰语,没有实行“乌克兰化(украинизация)”,等等。

        总体看,上述研究围绕三件大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一战;几个人物:列宁、末代沙皇、高尔察克、克伦斯基等。当然,也有文章研究十月革命前后的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甚至斯大林,还有文章涉及一些沙皇军官、临时政府军队以及苏维埃政权里的其他人物。

三、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的主要特点

        从俄罗斯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包括普京、纳雷什金在内的政府官员的表述以及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组委会成员的会议发言情况看,这是一次思路清晰、组织有序的系列纪念活动。概括起来,其主要特点是:在形式上以官方为主导。俄罗斯官方从媒体、学者、思想内容、舆论导向等方面都把握主动权。参加讨论的基本上都是拥有史学博士或者副博士学位的学者。媒体以《祖国》、《俄罗斯报》、“俄罗斯电视一频道”这样的绝对主流为主角,当然,也有俄共报刊网站以及《独立报》《论据与事实》等其他一些媒体参加讨论,但舆论宣传的主题是处于官方把握中的;在时段上以1917年为中心,前面从1914年起,后面涉及1918年,甚至1924年、1929年,涵盖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等重大事件。因此,从时间段看,这一次纪念活动,准确地说,主题应该是“几个一百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沙皇遇害、一战等;在内容上,选题比较广泛,但以严肃史学为主流,尽可能避免文学化的不严肃性。多数文章是由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历史学研究者撰写,其共同特点是写作比较严谨,逻辑性强。在学术导向方面坚持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论据的可信性,文章引用的有出自国家档案馆、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军事档案馆、军事历史档案馆等档案材料,或者可信的权威著作、回忆录等。在舆论导向上以维护国家统一,尤其是在涉及民族主义问题上,有明确的界限,以澄清史实,尊重历史事实,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国家统一、民族和谐为基本原则。在方法上有一定创新:这次纪念活动把报纸、杂志、电视、网络都发动起来,同时还有图片展、电影纪录片、电视节目配合。在传播手段上,有的采用新的3D动画等技术手段,使历史画面更形象,也不失现代感。在官方组织下,媒体经常召开新闻发布会,政府官员与观众和学者交流渠道通畅,各种身份的人士都参与交流,如宗教人士、沙皇后裔、旧军官后裔、受迫害者亲人等等。当然,主要交流者还是由学者和媒体人士充当。此外,除了在俄罗斯,在其他国家也举办多次国际会议、学术讨论和展览等,舆论走出国门,扩大了国际影响。

四、中国学界应关注的学术与思想新动态

        在俄罗斯官方与学界有关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具体事件与学术研究中,有一些新的学术与思想动向,值得中国学者关注和研究。

        首先是纪念的宗教色彩。如前所述,这次官方纪念活动公开讨论的第一个环节,就是2017年2月18日在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召开了以“死难者的纪念.二月.悲剧.1917年.历史教训”为主题的纪念大会。而这场百年纪念活动的结束,目前看,很有可能以另一场宗教仪式作为标志,就是将于2018年7月举行的由俄罗斯东正教会主持的、末代沙皇全家的合葬仪式。这些活动凸显出宗教在这次纪念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从2016年初,有关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迫害宗教人士的问题就已经在舆论界和网上展开讨论。有的网站举出了苏维埃政权用各种刑罚处置宗教人士的例子,还有人用各种材料计算宗教人士殉难者人数。2016年1月普京讲话后,对于“杀害牧师”的史实考证以及宗教受害者人数的查证都有进展。根据最新说法,这个数字有可能在2018年夏,也就是沙皇全家重新合葬仪式前后公布。这对那一段历史研究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事件,尤其是从“红色恐怖”和清洗等反面作用来认识十月革命而言,将产生较大舆论和社会影响。

        其次是对十月革命必然性的重新认识。关于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自苏联解体前后就已经开始了讨论。目前,中国学界基本上达成共识,即十月革命是俄国现代化进程矛盾的必然反映,当时俄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俄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沙皇政府不可能继续统治下去,是革命爆发的直接因素;而斯托雷平的“绿色革命”以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不能挽救危局,在此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不过,俄罗斯学者米罗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这一结论提出了不同看法,他用数字说明,俄国在一战中所遭受的损失在欧洲国家中是最轻的,社会矛盾也没有集聚到“要爆炸”的程度。从具体数字看,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俄罗斯的投入和损失是最少的:俄罗斯动员兵员(相对于总人口)的数字是交战国中最小的,约占10%,而德国是20%,奥匈帝国占19%,法国占20%,英国占18%,意大利占16%。同时在俄国军队中,每千人的死亡人数是115人,而德国是154,奥地利为122,法国是168,英国是125。也就是说,“无论与其敌人还是盟友相比,战争给俄国带来的损失都是最小的”。米罗诺夫得出结论:按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步入深渊,导致了革命。但从当时俄国社会情况来分析,十月革命的发生并不是具备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条件所导致的,而是一小撮极端分子的激进行为的结果。

        米罗诺夫的结论得到了俄罗斯文化部长梅津斯基的肯定,他在一次讲话中也说道,一战前俄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地位居世界第五。俄国已经进入到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列,并已形成了自己的金融市场。在战争期间俄国经济衰退也明显低于其他交战国。因此,由战争中的失败带来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而不一定会走到政权垮台的局面。这个提法堪称对自苏联时期以及苏联解体后至今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个“挑战”,有可能引发有关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及其性质的广泛讨论乃至争论。

        第三,关于二月革命的讨论。从2017年1月下旬开始,《俄罗斯报》开辟了一个新专栏——《二月革命一百周年》。这个专栏以二月革命为主题,其范围比十月革命小了一些,内容也更具体一些。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二月革命多是处于十月革命的“前奏”地位,对于这场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的研究并不比十月革命多。眼下,二月革命成了1917年革命中的一个主题,关于旧沙皇军官、当时的人物事件等等的讨论正在深入开展,一些新史料被发掘,很多历史的“瞬间”和细节都被展示出来。这些成果无疑将补充以往俄国历史研究的空白,不过,从一些新提法、新概念上看,这些研究也带来了与原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同的提法和论断,对中国的俄国史研究既是补充,也意味着对传统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冲击。

        第四,是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与历史虚无主义的纠正。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尤其是在“公开性”口号下,由于档案公开,舆论放开,有些对历史人物尤其是领袖人物的描写很随意,甚至直接丑化、故意抹黑。苏联解体后,随着对苏联解体的反思,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趋于理性,对列宁、斯大林等领袖人物的评价也越来越公正。但在这次纪念活动中,还是有一些不和谐的舆论导向。如,对列宁的描述,有人指出,以往人们只关注列宁的革命活动和思想,很少有人注意到生活中的列宁,实际上,生活中的情形是:“列宁没有亲近的、知心的、亲密的朋友。……他的干部队伍由那些精神和心理都很空虚的人构成,在那些人身上体现的都是列宁的主张。”“列宁需要的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同盟者和朋友,……对他而言,忠诚意味着绝对服从,意味着一个人会完成所有指令,哪怕那些指令违背了人类的良知……”“列宁在生活中任何时候都十分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十分狂热,他不能接纳任何人,除了他自己,谁都不能当胜利者。这是……一个半人半神……”总之,在这篇文章中,列宁性格怪异,喜欢争辩,争强好胜,在生活中没有朋友,没有亲近的人,喜欢唯命是从的下属,他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列宁听不得别人的意见。与之相反的,是对末代沙皇“高大形象”的描写,有文章写道,沙皇尼古拉二世受过最好的高等教育,掌握五门外语,有很深的宗教和文学素养,在军队服役过。他创建了强有力的政权和强大的帝国。他在位20年俄国人口增加了6000万。尼古拉二世改进了军备,缩减了军队服役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时不时带儿子一起去前线,以鼓励前线士兵。他在俄国军队处境最困难时接管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他没有丢给敌人一寸土地。尼古拉二世时期还实行了农业改革,国家给农民贷款,鼓励农民到西伯利亚开垦土地,国家为农民提供农业机械保证。按照1913年的纳税额,俄国的人均纳税量比法国和德国低一半,比英国少3/4,俄国工人的收入比欧洲国家更高,在世界上仅仅低于美国工人。社会保障也比欧洲其他国家好,仅次于美国,物价也低。尼古拉二世还在1908年推出小学义务教育,大幅增加教育预算,俄国受教育水平有很大提高。沙皇治下的俄国经济实现了惊人的可持续性增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1911—1912年,俄国却正相反,呈上升趋势。尼古拉二世代表的是各个社会团体和各阶层民众的利益。……他的所有形象与原来都不一样,甚至与以前的说法正相反。此外,还有文章对高尔察克作为优秀的海军将领、一个追求权力的失败者的悲剧命运做了深刻分析,其中不乏惋惜和遗憾。此外,还有对沙俄军队的其他军官,如邓尼金等以及“老布尔什维克”托洛茨基等人的描写。

        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或多或少地填补原有历史记载的空白,在某种程度上对与十月革命相关的历史人物的研究有补充,也纠正了一些历史偏见。但也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其中的一些描写在有意提升沙皇和一些旧军官的形象,同时贬损甚至某种程度上抹黑布尔什维克党领袖的形象。对此,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全面、辩证、历史地加以分析和鉴别。

        第五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政治含义。2016年12月1日,普京总统出席了在克里姆林宫圣乔治厅召开的关于组织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的会议。他在讲话中引用优秀的俄罗斯和苏联哲学家阿列克谢·洛谢夫的话,呼吁全体国民和睦相处,以“国家”的名义巩固社会、政治和公民的认同:“让我们记住,我们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只有一个俄罗斯。”2017年2月18日在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召开了围绕“死难者的纪念.二月.悲剧.1917年.历史教训”为主题的纪念大会,会议的一个主题是十月革命后对末代沙皇王室的镇压与屠杀,认为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巨大的悲剧”。这个会议也着力强调俄罗斯需要民族和解。可以说,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民价值认同是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的主要目的。在这个目标下,对于一些历史事实的澄清或者验证乃至纠正,都体现出今日俄罗斯的时代特征。不过,在阐释历史事件、分析历史人物时,主要原则还应是基于事实。作为历史研究者,我们在理解俄罗斯官方的一些表述时,还应该看到其学术与舆论导向的本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