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向世界的承诺
2017-05-09 15:13:00

转载自《光明网》2017年5月8日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向世界的承诺

徐晏卓

  2017年是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深刻反思的一年。一方面,民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在西方国家兴起,以特朗普为代表的西方政要把国内各类经济问题的症结同对外贸易联系在一起,主张退出多边机制,实施贸易保护。而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力图通过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改善当前全球自由市场中不公平的现象。

  在继续深化全球贸易合作的呼声中,最为引人瞩目和掷地有声的无疑是习近平主席一月份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其中明确表示“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如果说习主席在达沃斯论坛的发言是中国作为全球合作领导者的首演,那么五月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承诺-中国引领全球合作不仅仅是外交辞令,而是中国对如何通过合作实现发展,如何突破当前全球合作的问题和障碍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答案。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外交名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的融通是沿线国家最为关注的外交议题。“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汇集沿线国家领导人和政要,实现“共商,共享,共建”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和实践产生三方面的突破。

  第一,实现成果共享和风险共担,使沿线国家真正成为“一带一路”的利益相关者。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到2030年亚洲还需要投入26亿万美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增长,解决贫困和应对气候变化。而这一资金缺口是当前基础设施投入金额的两倍多。显然,凭借任何一国之力都无法补足这个巨大的缺口。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不仅在道路,铁路,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可以帮助促进贸易发展,填补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口。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本身投资风险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国家往往投资环境又较差,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前期准确判断投资对象国的政治,法律,安全等风险,选取高质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以中国的参与作为核心,有助于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实现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扩大投资来源,降低投资风险,以项目促进货物和服务的流动。

  第二,“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升级。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采用基础设施建设优惠贷款和其他利好政策来促进沿线国家从这一倡议获利。据估计,截止今年年底,中国将与40%的沿线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但双边贸易协定只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开端,此次高峰论坛是由点到面发展。从“一带一路”双边贸易协定升级到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不仅是中国与所有沿线国家之间练成线,沿线国家之间也将互相连接,改变以往全球合作体系中,中心国家与边陲国家的不对称现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在同一个平面内,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拓展合作空间。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中与贸易相关的标准达成共识。长期以来,贸易和投资协议一直是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但亚洲国家在大力推进相互投资和贸易合作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套用西方国家的标准。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承诺不拘泥于世行或其他多边开发银行的标准,灵活采用最为有效和最佳做法。此次高峰论坛有望使沿线国家就标准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推进中国标准的国际化。

  此次高峰论坛将“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共“字的突出意味着这次论坛不仅会突出重点国家的旗舰成果和项目,而且将从起步阶段的双边合作拓展至多边合作;更加明确”一带一路“的范畴;实现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一带一路“项目的审核标准,把经济格局整合,使之简单化,明确化,公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