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和“俄国革命100周年” 的相关动态
2017-05-08 11:26:00

转载自《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2017年第32期,2017年3月23日

俄罗斯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和“俄国革命100周年” 的相关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燕

  2017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2016年底到2017年初,以普京签署总统令为标志,开启了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的“官方行动”。俄罗斯官方有哪些新成果和新动向,值得中国同行关注和研究。

  一、俄国革命100周年的研究情况

  为了准备2017年的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在《祖国》杂志和《俄罗斯报》上还登载了几十篇与十月革命历史相关的文章。从其主要内容看,有这样几个部分:一是二月革命发生的情况,对过程细节的深挖,还有其他一些沙皇时代军官的历史;二是利用档案资料把从1917年二月到十月的过程加以重新整理。例如,有文章把1917-1918年的全部过程进行了梳理。二是十月革命,其主题当然是列宁,包括他从国外回国的过程,在十月武装起义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此外,还有与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等人活动有关的内容。三是十月武装起义后的情况,包括革命后出现的农民暴动,以及在苏俄出现的白卫军叛乱、捷克斯洛伐克军团起义、社会革命党人叛乱等。还有文章对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在沙皇俄国一些省与地方的引发的反响进行了详细描述。四是从一战的角度,即从战争中的沙俄经济社会情况来分析十月革命的发生原因,比如,鲍里斯·米罗诺夫的文章就分析了一战前后俄国经济社会形势,以解析十月革命的前提条件。五是一些其他文章,研究1917年俄国地区政权的情况。例如,有文章就专门研究,为什么十月革命后在乌克兰地区没有广泛使用乌克兰语,没有实行“乌克兰化(украинизация)”,等等。

  总体看,上述研究围绕三件大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一战;几个人物:列宁、末代沙皇、高尔察克、克伦斯基等。当然,也有文章研究十月革命前后的托洛茨基、卢那察尔斯基甚至斯大林,还有文章涉及一些沙皇军官、临时政府军队以及苏维埃政权里的其他人物。

  二、俄罗斯纪念俄国革命100周年的举措

  2016年底和2017年初,俄罗斯政府就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采取了一系列举措:2016年12月1日,普京总统出席了在克里姆林宫召开的关于组织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的会议。他在讲话中指出,即将到来的2017年是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一百周年,这是又一次聚焦革命原因和革命性质的机会。不只是学者和历史学家,俄罗斯社会也需要对这些事件进行客观、真实、深刻的分析。这是我们共同的历史,我们应郑重对待。12月19日,普京颁布了关于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的筹备和组织活动的总统令,明确了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的组织和机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组委会,其成员有63人,涵盖历史学家、作家、历史教师、文学家、政论家、杂志主编、电视频道制片人等,组委会主席是隶属于俄外交部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俄罗斯历史学会共同主席托尔库诺夫。2017年1月23日组委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就形成共同认识、开展共同行动制定了计划,目标是对20世纪的历史事件形成全面的理解。按照俄官方计划,纪念活动从2017年3月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年底。主要包括图片展、艺术展、档案开放展、集会、学术会议、演说,国际学术会议(多场),研究课题,电视片、电影,马戏,圆桌会议等等。活动举办地点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奔萨、乌里扬诺夫斯克、顿河畔罗斯托夫等,还有在瑞士、法国、德国,中国等国举办的会议和展览。

  2017年2月18日在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召开了以“死难者的纪念。二月。悲剧。1917年。历史教训”为主题的纪念大会,这是公开讨论的第一个环节。会议指出:“今天的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客观地揭示那场影响到人们生活各个领域——从经济体制到精神文化的革命进程。揭示应该兼顾细节性和公开性,应使人们完整地认识到事件的重要性。”

  二、俄罗斯学界的新成果

  从俄罗斯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以及包括普京、纳雷什金在内的政府官员的表述,以及十月革命百周年纪念组委会成员的会议发言情况看,这是一次思路清晰、组织有序的纪念活动。概括起来,其主要特点是:

  在形式上以学术团体出面为主,但以官方意图为主导。俄罗斯官方从媒体、学者、思想内容、舆论导向等方面都把握主动权。参加讨论的学者基本上都是拥有史学博士或者副博士学位的学者。以《祖国》、《俄罗斯报》、“俄罗斯电视一频道”等为主角,当然,也有俄共报刊网站以及《独立报》、《论据与事实》等其他一些媒体参加讨论,但舆论宣传的主题是处于官方把握中的。

  在时段上以1917年为中心,前面从1914年起,后面涉及1918年,甚至1924、1929年,涵盖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国内战争等重大事件。因此,从时间段看,这一次纪念活动,准确地说,主题应该是“几个一百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沙皇遇害、一战等。

  在内容上,选题比较广泛,既有严肃史学也有电视台制作的节目、纪录片和电影。

  在学术导向方面坚持历史事实的客观性,论据可信性,文章引用的资料有的出自国家档案馆、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军事档案馆、军事历史档案馆等档案材料,或者可信的权威著作、回忆录等。

  在舆论导向上以维护国家统一,回击历史虚无和编造,尤其是在涉及民族主义问题上,有明确的界限,以澄清史实,尊重历史事实,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国家统一、民族和谐为基本原则。

  在方法上有一定创新。这次纪念活动把报纸、杂志、电视、网络都发动起来,同时还有图片展、电影纪录片、电视节目配合。在传播手段上,有的采用新的3D动画等技术手段,使历史画面更形象,也不失现代感。在官方组织下,媒体经常召开新闻发布会,政府官员与观众和学者交流渠道通畅,各种身份的人士都参与交流,如宗教人士、沙皇后裔、旧军官后裔、受迫害者亲人等等。当然,主要交流者还是由学者和媒体人士充当。此外,除了在俄罗斯,在其他国家也举办多次国际会议、学术讨论和展览等,舆论走出国门,扩大了国际影响。

  三、中国学界似应关注的学术与思想新动态

  在俄罗斯官方与学界有关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举措与学术研究中,有一些新的学术与思想动向,值得中国学者关注和研究。

  首先是纪念的宗教色彩。如前述,这次官方纪念活动公开讨论的第一个环节,就是2017年2月18日在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召开了以“死难者的纪念。二月。悲剧。1917年。历史教训”为主题的纪念大会。而这场百年纪念活动的高潮,目前看,很有可能以另一场宗教仪式作为标志,就是将于2018年7月举行的由俄罗斯东正教会主持的、末代沙皇全家的合葬仪式。这些活动凸显出宗教在这次纪念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从2016年初,有关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迫害宗教人士的问题就已经在舆论界和网上展开讨论。有的网站举出了苏维埃政权用各种刑罚处置宗教人士的例子,还有人用各种材料计算宗教人士殉难者人数。2016年1月普京讲话后,对于“坑杀牧师”的史实考证以及宗教受害者人数的查证都有进展。根据最新说法,这个数字有可能在2018年夏,也就是沙皇全家重新合葬仪式前后公布。这对那一段历史研究无疑将是一个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事件,尤其是从“红色恐怖”和清洗等反面作用来认识十月革命而言,将产生较大舆论和社会影响。

  其次是对十月革命必然性的重新认识。关于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自苏联解体前后就已经开始了讨论。目前,中国学界基本已达成共识,即,十月革命是俄国现代化进程矛盾的必然反映;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俄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沙皇政府不可能继续统治下去,是革命爆发的直接因素;斯托雷平的“绿色革命”以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不能挽救危局,在此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不过,当今俄罗斯学者米罗诺夫提出了不同看法,他用数字说明,俄国在一战中所遭受的损失在欧洲国家中是最轻的,社会矛盾也没有集聚到“要爆炸”的程度。米罗诺夫得出结论:按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说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步入深渊,导致了革命。但从当时俄国社会情况分析,十月革命的发生并不是具备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条件所导致,而是一小撮极端分子的激进行为的结果。这一说法得到了俄罗斯文化部长梅津斯基的肯定,他在一次讲话中也说道,一战前俄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地位居世界第五。俄国已经进入到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列,并已形成了自己的金融市场。在战争期间俄国经济衰退也明显低于其他交战国。因此,由战争中的失败带来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而不一定会走到政权垮台的局面。这个提法堪称对自苏联时期以及苏联解体后至今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个“挑战”,有可能引发有关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及其性质的广泛讨论乃至争论。

  第三,关于二月革命的讨论。从2017年1月下旬开始,《俄罗斯报》开辟了一个新专栏——“二月革命一百周年”。这个专栏以二月革命为主题,其范围比十月革命小了一些,内容也更具体一些。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二月革命多是处于十月革命的“前奏”地位,对于这场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的研究并不比十月革命多。眼下,二月革命成了1917年革命中的一个主题,关于旧沙皇军官、当时的人物事件等等的讨论正在深入展开,一些新史料被发掘,很多历史的“瞬间”和细节都被展示出来。这些成果无疑将补充以往俄国历史研究的空白,不过,从一些新提法、新概念上看,这些研究也带来了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同的提法和论断,对中国的俄国史研究既是补充,也意味着对传统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冲击。

  第四,是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与历史虚无主义的纠正。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尤其是在“公开性”口号下,由于档案公开,舆论放开,有些对历史人物尤其是领袖人物的描写很随意,甚至直接丑化、故意抹黑。苏联解体后,随着对解体的反思,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趋于理性,对列宁、斯大林等领袖人物的评价也越来越公正。但在这次纪念活动中,还是有一些不和谐的舆论导向。如,对列宁的描述,有人指出,以往人们只关注列宁的革命活动和思想,很少有人注意到生活中的列宁,实际上,生活中的情形是:“列宁没有亲近的、知心的、亲密的朋友。……他的干部队伍由那些精神和心理都很空虚的的人们构成,在那些人身上体现的都是列宁的主张。”“列宁需要的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同盟者和朋友,……对他而言,忠诚意味着绝对服从,意味着一个人会完成所有指令,哪怕那些指令违背了人类的良知……。”“列宁在生活中任何时候都十分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十分狂热,他不能接纳任何人,除了他自己,谁都不能当战胜者。这是……一个半人半神……”在这样的描述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性格怪异、喜欢争辩、争强好胜、固执己见的列宁。与之相反的,是对末代沙皇“高大形象”的描写,有文章写道,沙皇尼古拉二世受过最好的高等教育,掌握五门外语,有很深的宗教和文学素养,在军队服役过。他创建了强有力的政权和强大的帝国。他在位20年俄国人口增加了6000万。尼古拉二世改进了军备,缩减了军队服役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时不时带儿子一起去前线,以鼓励前线士兵。他在俄国军队处境最困难时接管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他没有丢给敌人一寸土地。尼古拉二世时期还实行了农业改革,给民众减低赋税,在1908年推出小学义务教育,大幅增加教育预算,俄国受教育水平有很大提高。沙皇治下的俄国经济实现了惊人的可持续性增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1911- 1912年,俄国却正相反,呈上升趋势。尼古拉二世代表的是各个社会团体和各阶层民众的利益。文章的结论是,尼古拉二世的所有形象都与原来不一样,甚至与以前的说法正相反。此外,还有文章对高尔察克作为优秀的海军将领,一个追求权力的失败者的悲剧命运做了分析,其中不乏惋惜和遗憾。还有对沙俄军队的其他军官,如邓尼金等,以及“老布尔什维克”托洛茨基等人充满同情的描写。这些研究对与十月革命相关的历史有所补充,也纠正了一些历史偏见。但也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其中的一些描写在有意提升沙皇和一些旧军官的形象,同时贬损甚至某种程度上抹黑布尔什维克党领袖的形象。对此,我们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全面、辩证、历史地加以分析和鉴别。